返回

以 Drake 的歌开头,但是 Erykah Badu 的随记

写一篇关于 Erykah Badu 随记的想法由来已久,我却不知道怎么提笔。因为坦白说,我并不是那么了解 neo soul 或者 contemporary R&B 或者 hip hop 再或者···类似的什么标签的音乐,冒然落笔会不知分寸。比如我计划的是以 Drake 在 2014 年发行的单曲 “Days in the East” 为文章的开头,可惭愧的是,我没有听过几首他的歌,只知道这是一位欧美流行大咖。所以我不太确定应该以什么样的词语来描述他。但如果为了写这篇随记还要再去认真补补 Drake 的课,那就有点脱离“随”的本意了,到时候不如干脆成一篇严肃的考据文章。当然,“经此一役”,我以后肯定会留意听 Drake 的作品,说不准也会给他写点东西,这又是后话。

你看,我既然已经开始码字了,不如顺着写完。

为什么要从那首单曲说起呢?一是因为 Drake 在歌词里提到他某天前往 Erykah Badu 的家中,与后者讨论自己的爱情与生活。另一个是 Badu 在第二年投桃报李,受 Drake 的大热单曲 “Hotline Bling” 启发,花十二天的时间创作了一张 mixtape,即 But You Caint Use My Phone。

用 Drake 的单曲作为文章开头,既可以拓宽乐迷受众面,也可以引出我听的第一张 Erykah Badu 的专辑。对的,我第一次听她是这张 mixtape,而非她名声最广、赞誉最高的前两张录音室作品。甚至我当时都不知道这是一张 mixtape,或者应该问啥是 mixtape?这也是我面对的写作的困境。

我用云音乐和 twitter 的数据估算了一下 Drake 和 Badu 的粉丝基础,按比例看,国内和国外也差不太多,两位的流量应该有 1-2 个数量级的差距。所以用 Drake 作为 Erykah Badu 文章的开头是否合适,是个问题。Drake 的饭圈粉丝会不会质疑这是在蹭流量?而了解 Badu 的乐迷或许会反过来问,用 Drake 开头,是不是显得有些掉价?好歹 Badu 姐也是德高望重的 OG —— 咱也不知道这里用 OG 是否得体。但两位音乐人的互动也是蛮有趣。

Erykah Badu 在采访里谈到过她和 Drake 的关系。两人最早认识是在 2010 年前后。Drake 到达拉斯演出,Badu 上小学的儿子很喜欢他,所以她打电话问 Drake 能否顺路去学校拜访一下,后者也真的去了。“我们很聊得来,”Badu 说,“我有点像是成为了他的姐姐,或者一位聆听者,在那之后我们一直有保持联系。”对 Badu 的形象有了解的乐迷,应该不难想象出她作为一位“知心姐姐”的聆听者形象。

再把话题回到这张以“手机”为主题的 mixtape 上。专辑的创作灵感源自 “Hotline Bling”,专辑的名字以及主题来自她在 1997 年的一首经典作品 “Tyrone”。后面这首歌本来是为她的首张专辑 Baduizm 创作,不过可能出于专辑风格和主题的考量而最终落选,但它却成为 Badu 现场经典曲目之一,如今的回归也让人惊艳。

除此之外,Badu 还在这张专辑里“回顾”了 New Edition, Usher 以及 The Isley Brothers 等人的(与电话相关)作品。在年轻制作人 Zach Witness 的操刀之下,你会觉得复古的同时却又有着数字时代的摩登,完美地契合 Badu 此前给自己的定义:身处数字世界的模拟女孩(analog girl in a digital world)。尽管这张 mixtape 里的作品有些碎片感,整体而言,仍能听出 Erykah Badu 的独一无二的灵气,比如就对比 “Cel U Lar Device” 和原版的 “Hotline Bling”。

Erykah Badu 对于流行音乐历史的重要性和前文提到的一个名词 neo soul 即“新灵魂乐”的出现有着密切联系,尽管她本人不认可此标签。评论界通常以三张专辑作为新灵魂乐的标准参考,即 1995 年 D’Angelo 的 Brown Sugar 和 1996 年 Maxwell 的 Maxwell’s Urban Hang Suite 以及 1997 年 Erykah Badu 的 Baduizm,因此也有人称 Erykah Badu 为“新灵魂乐女王 Queen of Neo Soul”。个人认为,无论是气质或是内容,Badu 的作品是这三张里拿捏得最好的,灵动优雅。

从风格上,新灵魂乐似乎更接近当代节奏布鲁斯,而不是传统意义的灵魂乐。在 Erykah Badu 出道的九十年代中期,美国流行音乐市场迎来灵魂乐复兴运动,其厂牌主管同时也是 D’Angelo 经纪人的 Kedar Massenburg 拥有敏锐地商业嗅觉,从营销的角度提出“新灵魂乐”的概念,由此这种融合了多种元素(主要是嘻哈)的新风格成为时代潮流。

关于新灵魂乐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如果嘻哈展现的是黑人文化里的街头或者平民色彩,那新灵魂乐则是在向大众展现黑人的音乐、社区、文化里中产的一面。这或许有点像是七八十年代的“静谧风暴 quiet storm”所承担的文化角色。欸,从这个角度想想,律动舒缓、氛围亲昵的新灵魂乐的很多作品也可以被贴上静谧风暴的标签在电台播放。

Erykah Badu 早期的嗓音有时候特别地像 Billie Holiday,气质绝美。她对声音游刃有余地掌控体现在作品里,这种自信更增添其魅力。有意思的是,我找到一篇《纽约时报》在 1997 年对 Erykah Badu 的采访报道。文章开头便提到 Badu 似乎对于当时的评论普遍将其与传奇爵士歌手进行对比很不满,于是公司的公关为所有的采访者制定了一条规则:Erykah 不想回答任何与 Billie Holiday 有关的问题。于是这篇报道的标题有了:Just Don’t Compare Her To Billie Holiday。

Mark Ronson 在他的一期和 Erykah Badu 对谈的播客节目的引言里讲,他听到过有人说 The Beatles 很糟糕,听到过有人吐槽 Kendrick 不如谁谁谁,却没有听到过任何人说过 Erykah Badu 的坏话。若要评选谁是最受大众喜爱的(the most universally beloved)音乐人,他继续讲,Badu 小姐一定能位列前排。尽管这有可能是职场吹捧,但从我个人体验来看,却也并非空穴来风,不信你听听试试?唔,如果不喜欢···就当我没说过这话。

或许是因为这些年专辑发得少,Erykah Badu 喜欢在采访里强调自己几乎每年都在巡演,比如每年近八个月时间投身于现场演出。我也是后来才知道 2018 年香港的鸡飞音乐节有请到了她。不过当年就算知道有什么用呢?反正没钱也没时间去看。但如果你现在要问我从那年的阵容里选一个必看的人,对不起 David Byrne,对不起 Jarvis Cocker,对不起摇滚乐,我会选 Badu。

——— 2022 年于北京亚运村